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 意见留言
新闻动态
推荐律师
洪自升
执业律师  事务所副主任
公司清算, 破产管理, 企业改制
电话:13786418596
凌受邦
执业律师  事务所副主任
婚姻家庭, 人身损害, 经济仲裁, 工商税务
电话:13974787101
经典案例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嘉锡
电 话:0734-8214596
 Q Q:wxid_1mtxzh5rsgqz22
 Email:cjxls@126.com
地 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船山大道16号融冠·亲城5o写字楼906、913-919室
首页 >> 新闻动态 >> 法律新闻

正视侵权背后的法律漏洞 

文章来源:网上转载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4-6-26

继国家版权局宣布对“今日头条”立案调查后,6月24日,搜狐公司宣布对“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刊登道歉声明,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中国证券报》6月25日)

“今日头条”不生产新闻,却靠“搬运新闻” 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方面显示出新媒体的巨大创富能力,另一方面凸显了版权保护不力的窘境。“搬运新闻”并没有错,但应该经过别人同意并支付报酬,否则,谁 还愿意为读者生产新闻呢?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启动“剑网行动”,并对“今日头条”立案调查,显然不只是维护传统媒体的权益,更是致力于建立合作双赢机制,促 进整个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搜狐状告“今日头条”,当然是其正当权利,但也让人五味杂陈:搜狐声称“今日头条”侵犯其著作权,抓取、复制、使用搜狐网上的文章和图片,那么请问,搜狐 网上的文章和图片来自哪里?从报刊上转载这些文章和图片时,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恐怕是有的,甚至是相当普遍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网站都是“新闻搬运 工”,“今日头条”只是一只“出头鸟”而已。

侵权居然成为一种习惯,这种现状是怎样形成的?原因或许很多,但有一个根本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法律上存在漏洞。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在 12种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其中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 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同时,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上述规定中的“时事性文章”究竟指什么,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定义或司法解释,于是在实践中,“时事性文章”成了一个筐,所有新闻作品(包括新闻评论)都被当做“时事性文章”,任由各种媒体免费转载,著作权人的权益因此遭受普遍侵害。毫无疑问,这个漏洞不堵住,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侵权行为就会禁而不止。
浏览:889 收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2- www.hnput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湖南溥天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陈嘉锡 联系电话:0734-8214596 Email:cjxls@126.com 微信:wxid_1mtxzh5rsgqz22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船山大道16号融冠·亲城5o写字楼906、913-919室  湘ICP备13007435号-1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