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例在華外國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昨晚在上海一審宣判。英國私人偵探漢弗萊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並驅逐出境;他的 美國籍妻子虞英曾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15萬元。上海一中院昨天對庭審進行微博直播,英美駐上海總領館的外交官都旁聽了庭審,這一磊落大方的公開 透明讓指責中國“秘密審判”的西方媒體頓時啞口,輿論的關注一起回到外國人在華犯罪本身。
漢弗萊夫婦之前受雇於英國醫藥企業葛蘭素史克作商業偵探,調查其行賄案舉報人信息,2013年8月在中國被捕。西方輿論曾為他們做了大量辯護。
西方國家公民在中國遭逮捕,西方媒體幾乎沒有一次支持過。以往被抓的西方國家公民多是外籍華人,但此案的一名被告人是地道的英國白人。就像幾天前在丹東被捕的一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加拿大白人夫婦一樣,他們得到西方輿論的重視和力挺尤其多。
西方社會總體上很不習慣他們的公民在發展中國家吃官司,這既有對早年流行西方國家在殖民地治外法權的懷念,也有西方國家瞧不起第三世界法治水平的優越感。因此一旦有西方公民被審判,西方輿論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表達反對和不滿,立場先行。
西方媒體近來不斷制造中國“打壓”外國在華企業、“刁難”外國人的輿論,它們頻頻散布外資在中國“越來越難干”,向中國施壓。
中國首先當然不能吃這一套,我們過去對在華外國人和外國企業確實管得有點鬆,這被很多外國人當成了外資在華享受“優惠政策”的一部分。改變這一情況與中國針對投資環境的認識和政策無關,更不是一個特別的政治決定,這是中國法治建設對在華外國人和外企的自然波及。
西方國家的公民,尤其是白人在華犯罪被抓被宣判,引起一些震動是自然的。但隻要中國法治建設的線索非常明晰,每一次針對西方人的司法追究在法律上都很過硬,這樣的震動必將逐漸弱化。這也將是中國法律在世界面前確立權威的過程。
漢弗萊夫婦昨天在法庭上一再表示對中國法律“不知道”,這似乎是他們可以被輕判甚至免罪的道義理由。然而他們作為私家偵探,不應對開展業務國家的法律如此陌生。
我們高度贊揚上海一中院微博直播庭審的做法。攻擊中國不透明,西方輿論最得心應手。客觀而言,這也的確是中國有代表性的問題,在中西博弈中,它每每遭到放大。
同西方的司法體系相比,中國司法體系的嚴謹度尚有差距,加上信息公開的不純熟,而且雙方社會體系就有不同,西方輿論在每一起中國針對西方人的訴訟案中 都很容易找到或強行制造出炒作點。這不全是西方的陰謀,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它們的政治和文化固執。對這個問題中國不能怕,但也應有所作為,減少外部輿論對我 國各種涉外案件的誤讀。
要實現每一起案件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宣判的高質量,涉外案件尤其要如此。冤案和錯案在國內屢次引發轟動,如果這種情況在外媒密切關注的涉外案件中發生,那麼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打擊必將是沉重的。
其實全世界,包括西方國家都有抓錯人的時候,但中國當前的處境要求我們必須做得更加准確。涉外案件的公開審理一定要盡最大努力促成,最終讓世界相信,是法律在決定一切。
漢弗萊夫婦的確觸犯了中國法律,他們最終也承認了這一點。昨天的公開庭審和宣判,讓世界看到了真相。我們相信在昨天的審判之后,西方輿論對這起案件的炒作空間必會受到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