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部委对汽车业进行反垄断调查,给消费者带来了直观的利好,部分整车或维修保养降价幅度可观。不过,盖世汽车网最新一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投票未对反垄断抱以太强期待。另外,在此次调查中,社会独立维修服务机构被认为是反垄断最大受益者。
近期,反垄断大锤挥向汽车行业, 先是宝马、奔驰、捷豹路虎被国家发改委约谈,着手整车和保养降价。之后,奥迪和克莱斯勒被地方发改委认定存在垄断行为,将面临上亿元巨额罚款。同时,国家 发改委还完成了有关12家日本零部件制造商在零部件和轴承价格方面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将针对存在垄断行为的厂商制定处罚措施。据业界预测,未来还将有更多 企业和车型产品降价。
据了解,汽车行业存在的严重垄断,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均衡。调查结果显示,84%的受访者认为汽车行业存在明显垄断行为,支持政府进行汽车业反垄 断。但是,对于汽车行业反垄断最终成效能有几何?有67%的受访者认为“雷声大、雨点小,不会有什么作为”,仅19%的受访者认为“很看好,有期待”。
业内人士认为,整车厂主动降价,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动认错”的诚意表态,抢在政府开出罚单之前小幅度“自罚”,以避免更加严厉的惩处。不过,厂商在口头上否认垄断的存在,将降价理由归于“让利消费者”,足见此类降价仍属浅尝辄止,“做姿态”大于实际意义。
另外,8月1日工商总局网站公布相关公告,汽车经销商将不再有总经销商备案,销售汽车也不再需要整车厂家授权备案,也被视为汽车行业反垄断的信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告本身属于程序简化和放权,尚未从根本上动摇品牌销售管理和流通。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中国若要改变汽车行业垄断局面,亟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梳理流通渠道。本轮汽车行业反垄断的最终成果,还需要观察后效。从根源上废止此类措施,较之厂商细枝末节的动作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