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起微信公众号抄袭维权案立案受理,引发社会瞩目。这是版权保护从传统媒体走上新媒体、自媒体的一次崭新尝试,再次表明网络世界没有法外之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也需在法治轨道良性运行。
继 微博之后,微信、微信公号又迅速闯进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微信、微信公众号“无利不起早”,以转载、改编、抄袭、炒 作、以讹传讹乃至传谣、造谣为能事,行商业营销、赚取点击率广告费之实,以致“1人原创,99人抄袭”成为微信公众号的鲜明写照,严重消损了原创精神,侵 犯了知识产权,甚至涉嫌传谣、造谣违法犯罪,破坏网络运行秩序,影响现实社会稳定和谐。
但相对于微信抄袭等混乱无序,是监管不力和维权渠 道的不畅。作为腾讯微信管理平台,并不能自动分辨微信抄袭问题,而要基于原创者举报,但需提供足够证据、手续加以核实,且不承诺处理期限,而即便涉嫌抄袭 的微信公众号被查封,改头换面重新注册又能“另起炉灶”“开张营业”,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切,都让维权者消极气馁,往往忍气吞声,自打退堂 鼓,更加剧了抄袭者的肆意猖獗之势。
非但如此,在法律救济上,也总是跑在科技发展的后面。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但除了一些普通法如民法通则、刑法、侵权责任法等粗线条规定 了网络事项,至今没有一部针对自媒体知识产权违法等的专门法律出台,面对微信公众号抄袭,法律其实“后劲不足”,凸显法律维权的滞后性,让网络“新问题” 在“旧法律”面前得以恣意妄为。
但不管怎样,首起微信公众号抄袭维权案立案受理,彰显了法律维权、保护原创、尊重知识产权的决心和共识, 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和积极的法治意义。期待以司法裁判的公正有力处理,为泛滥猖獗的自媒体抄袭等乱象敲响警钟,为今后依法有效规范自媒体运行秩序提供鲜活 经验,最终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来关上微信抄袭等肆意违法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