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拼车受到了越来越多上班族的关注与青睐,不过由于制度不健全,使得拼车在我国并没有得以推广,同时却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记者从律师处了解到,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拼车本身并没有明文的规定。由于拼车缺乏法律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进行伤残鉴定、损害赔偿和保险理赔时无法可依,为拼车造成了极大的法律障碍和安全隐患。《武汉晚报》就曾经在2009年12月6日,报道过一则新闻《邻里拼车遇事故 为赔偿当场反目》。律师建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最好是车主与搭车人之间有个书面的协议,把主要的内容写明确,写清楚。比如乘车距离,路线,费用如何分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出现事故,责任如何分担的问题。免得日后有不必要的麻烦。
律师也特别提醒,车险中 车上人员险才对乘车人员的伤害进行理赔。车主如果拼车最好购买车上人员险。作为乘车人,则可以自行购买一份意外保险。除此之外在拼车过程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打算拼车的开车人和乘车人在拼车前一定要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尤其是在网络上结识的拼友)。
在国外,拼车的做法已经相对成熟,瑞士、荷兰等国家对这种现象经过研究后认为,拼车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是由于拼车也收取一部分成本费,在国内和非法运营的黑出租形式类似,这让许多黑出租钻了空子,打着拼车的幌子来挣钱,使得真正的拼车却不到支持。律师指出,黑出租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拼车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只是大家相互之间降低了成本。如果拼车只是在局部区域,对于治堵起不到根本作用。如果区域扩大,政府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变的普遍了对于治堵是有好处的。
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拼车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 拼车在客观上节约了道路资源,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的运力,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目前在国外拼车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