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毕业生易雯诺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她跟着收入微薄的父亲生活。没想到,毕业不久她却患上了尿毒症。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小易先后四次住院,受尽了病魔的折磨。一大笔助学贷款本金未还、失业、天价医药费……她陷入了最黑暗的境地,校友得知小易患上重病的消息后,联络多位同学成立“爱心小组”决定为其募捐,通过淘宝网筹款。去年10月11日23时,虚拟商品“同学爱心”在淘宝上架,每件10元。“同学爱心”上架后,每天都有数十甚至上百笔交易。最多时一天成交8000多元。但仅仅16天之后,由于淘宝网不允许个人募捐,“同学爱心”被勒令下架,这一网络募款事件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
以网络募捐等形式进行的网络公益活动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慈善公益事业的一种需要,也是慈善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是,我国网络募捐和网络公益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很多方面都处在空白状态,《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规已跟不上网络时代公益事业发展步伐。
围绕网络募捐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其规范化、合法化,寻找一条有益的制度化模式。
网络募捐相关的立法今后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政府可以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为它们的身份“扶正”,对参与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充分发挥“网络募捐”门槛低、成本低、人人可参与、互动性强、效率高的优势,进行慈善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让网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