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在昆明逐年增多。这不,从9月26日至今,短短一个月昆明就发生了多起“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9月26日,一男子在海屯路大塘子公交站撞死一名5岁男童后逃逸,经过媒体报道及交警部门的努力,70多个小时后,这名男子被抓获归案。而昨日清晨,一名18岁男生上学途中被撞昏迷,肇事司机开着肇事车也逃离了现场……选择逃逸,无非是怕承担法律处罚和经济赔偿责任,晚报记者请来专家为大家算一笔经济账、法律账,其实交通肇事后逃逸太不合算了。
镜头回放
医生赶到时男生已昏迷
受伤的男生叫小龙,今年18岁,在圆西路附近的昆明旅游艺术进修学院附中读高一。昨天早晨7点左右,小龙骑辆电动车行驶到小坝桥头约几十米处,被突然而至的一辆车连人带车一起撞翻。省急救中心接到一名路人打来的120电话后迅速赶到了现场。记者询问得知,替小龙打急救电话的是路过现场的一名女士,但省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没有透露该热心女士的姓名。据120担架员汤先生介绍说,急救医生赶到现场时,伤者曾出现过短暂昏迷。
上午10点多,记者赶往解放军533医院住院部3楼病房,小龙正接受完医院检查,在病床上昏睡。据他71岁的爷爷称,小龙也不清楚是被什么撞倒的,印象里似乎是辆越野车,可惜当时天蒙蒙亮,自己也没看清肇事车的车型、颜色和牌照号,就连肇事司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搞不清楚……不一会儿,浑身是伤,特别是颅脑左侧被摔出一个伤口,还肿了一大块的小龙醒来,一个劲地说:“头昏,腰腿酸痛!我都出现失忆了!”下午5点左右,检查结果出来了,经医院检查,小龙颅脑损伤,有轻微的脑震荡。
据了解,截至昨晚截稿时,还没有接到肇事司机自首的消息。“是谁这么没良心,撞着人逃跑,不管别人死活?”小龙母亲说。她和其他亲人希望通过本报征集目击证人和肇事司机相关线索:“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家属的,就请打110,或告诉交警六大队。”
算法律账 追究刑事责任并加重处罚
肇事逃逸如何认定?逃跑之后,如果是被交警查出来了,将受到怎样的制裁?如果逃了之后,几小时或几天去自首又如何处罚?如果因为担心待在现场被伤者一方纠葛、打骂而开车离开现场,直接去交警或派出所自首、报案,算逃逸吗?如果是把肇事车留下,人跑掉或跑去报案,这样行不?对于市民关注的问题,云南隆云律师事务所、云南信道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给出了一些解释。
●如何认定
事故后逃离现场,就是肇事逃逸
云南隆云律师事务所姚帆律师介绍说,“交通肇事后逃逸”指的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义务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
姚帆提醒说,在实践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行为人逃离了事故现场,一般认定为肇事逃逸。
●如何追责
一旦逃逸,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责
姚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交通肇事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仍要驾驶、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仍要驾驶、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等……在实施上述行为后选择逃逸的,将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并加重处罚。
肇事司机在发生事故后,如果是在逃离后一段时间再跑回来自首如何处理?姚帆依据相关法规介绍说,这种情况只能减轻其犯罪情节,而民事责任即赔偿不会因此而改变;如果是肇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处理,则在分清主次责任的基础上,承担与之相应的民事责任。
肇事后,司机一般应该怎么办呢?姚律师提醒说,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待处理,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即采取救援措施并拨打120,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算经济账 肇事逃逸经济损失将更大
云南信道律师事务所刘浩源律师就肇事逃逸算了笔经济账。他说,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责任人主观过错的程度不同,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也就不同。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任人首先要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根据过错大小可以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机动车一般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在赔付问题上,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不足部分由有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支付。但如果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一般要承担全部责任(对方责任明显的要负一定责任),而且保险公司也是拒赔相关商业保险的。
此外,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已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
刘浩源律师认为肇事逃逸绝对得不偿失,因为逃逸会延误最佳抢救时间,比如本来一周能医好伤的,因为延误可能需要几周才能痊愈,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赔偿可能成倍增加,而要是因逃逸延误抢救导致伤者死亡,赔得就更多。另外,司机因逃逸获刑,自身也将损失不小。
专家说法
逃逸者多抱有4种心理
省健康教育所主任赵白帆、省远望文教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周光荣两位专家分析说,逃离反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本能,这在犯罪嫌疑人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在远古时代,当人类面临恐惧时,逃离就是简单的跑,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逃离则多数比较隐晦和复杂。
专家指出,交通肇事逃逸者多抱恐慌心理,害怕承担巨额经济赔偿;再就是畏罪,害怕由于造成重大事故受到法律追究;另外就是侥幸,事发地点偏僻、时间较晚或者较早的,想着没有目击者或没有监控,有些肇事者利用当前社会上一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想着不会有人揭发、举报,想着公安机关不可能查到自己,从而铤而走险;再就是自我保护心理,自我保护是人类在遇到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有的肇事者担心肇事后自己的人身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所以选择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