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推荐律师
执业律师 事务所副主任
公司清算, 破产管理, 企业改制
电话:13786418596
执业律师 事务所副主任
婚姻家庭, 人身损害, 经济仲裁, 工商税务
电话:13974787101
经典案例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嘉锡
电 话:0734-8214596
Q Q:wxid_1mtxzh5rsgqz22
Email:cjxls@126.com
地 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船山大道16号融冠·亲城5o写字楼906、913-919室

法律应坚决打击“信骚扰“
文章来源:网上转载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4-2-23
希望广告法在修订中能够充分吸纳民意,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完善责任体系,大大提升发送垃圾广告信息的风险,为网络的净化尽到广告法应尽的努力。
国务院法制办21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或者当事人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广告。
在这个广告无处不在的消费时代,我们其实已离不开广告。我们也常常主动查阅广告,只为挑选一款适合我们的产品,但广告并不都讨人喜欢。尤其是我们的电话中和邮箱里,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广告—通常来说,这些广告绝大多数都可归入垃圾信息。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但同时也是一个垃圾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广告短信、广告邮件和广告电话,让我们倍感困扰,但又无可奈何。大多数人的手机和电脑里都安装了反垃圾信息的防御软件,但总有些顽固的垃圾广告令人防不胜防。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报告,仅360手机卫士2013年全年就拦截了各类手机垃圾短信共计971亿条,较2012年的712亿条增长了36.4%。这些垃圾短信的“主力军”正是广告—其中仅房产类广告就占比48%,接近一半。将这些不请自来的广告短信以及广告邮件等视为“信骚扰”,实是恰如其分。
享受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的便捷,是否就一定要忍受“信骚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少在上世纪末,反垃圾广告信息的立法努力就开始了。广告法的修改只是这一努力的延续。基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对垃圾广告信息的法律规制存在诸多难题。单凭一两个单项法规或增补几个条文,还远未能完成对层出不穷的“信骚扰”的围堵。广告法修订增补相关内容,实是民意所在。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确保新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使之在反“信骚扰”的法律应对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立法当然不能仅仅明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他人进行“信骚扰”。更关键的法条增补,恐怕还在于违反此规定的法律责任。责任不至,“信骚扰”就不会停止。日本在2004年通过的反垃圾邮件法中也采取了“除外(opt-out)原则”,违反这项法律的公司最高可罚款256万美元,个人则最高可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在美国,向手机用户发布消息同样必须得到用户明确的许可,违反者将会受到最高600万美元的罚款和1年的监禁,且公众有权自由选择手机服务商或发送商作为起诉的对象。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相对集中,本来更好管理。但由于法律责任的软弱无力,一些电信运营商不但放弃自己在防御和遏制“信骚扰”上的平台责任,甚至还主动沦为不良广告商的帮凶。希望广告法在修订中能够充分吸纳民意,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完善责任体系,大大提升发送垃圾广告信息的风险,为网络的净化尽到广告法应尽的努力。